符合这3个“标准”,高血压可以不吃降压药

发布于: 2024-12-05 14:14

在中国,你知道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是什么吗?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心脏病?答案是高血压!在所有的慢性病中,高血压总患病人数2.7亿,高居榜首。这意味着,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那么,只是血压有点高,并无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吃药吗?是不是吃了药,就需要一辈子用药了?

这些“非死即残”的病都和高血压有关

我们日常所说的血压,一般是指动脉血压,是动脉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

就像水管里的水流会对管壁造成压力一样,身体里的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时,也会不停地撞击血管壁,给血管壁带来一定的压力。

这个压力如果太大,就是所谓的“高血压”了。

心脏过度兴奋(跳动力度变大或节奏加快)、血容量增加、血管变硬变窄等,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有人会觉得,血压高点就高点,只要没有不适症状,就不用管。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

一项关于中国人口健康的研究报告显示,仅2017年这一年,高血压(高收缩压)就造成了254万中国人死亡。

持续升高的血压,若是放任不管,会像“慢刀子”一样,一点点损害人体的各大器官:血管、心脏、大脑、肾脏……

而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这些“非死即残”的病,基本都和高血压有关。

据统计,我国超过25%的肾衰竭、80%的中风、约50%的心肌梗死,都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如果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使中风的发生率降低35%—40%,心梗发病概率降低14%。

所以,血压偏高的朋友,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尽早控制好血压水平,才能大大降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得了高血压,一定要吃药吗?

高血压要不要吃药,其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1、有些高血压,可以不吃药

血压偏高,但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朋友,可以先不吃降压药。

1.血压仅轻度升高

初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140/90mmHg≤血压<160/100mmHg

2.危险因素少

以下危险因素≤2个:

a.男性>55岁,女性>65岁

b.吸烟或被动吸烟

c.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前期)

d.血脂异常

e.早发心血管家族史

f.腹型肥胖

3.无合并症

没有以下任一器官损伤和疾病:

a.超声显示左心房肥厚

b.颈动脉粥样斑块

c.微量蛋白尿或血肌酐升高

d.心脏疾病或脑血管病(如冠心病、心梗、脑梗、房颤等)

e.肾脏疾病

f.外周血管病

g.视网膜病变

h.糖尿病

 

一旦服药,这些事千万别做

1.随意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哪怕血压正常后,如果医生没让停药,也要坚持吃。

不遵医嘱,自行随意停药,易导致血压重新恢复到高血压水平。

2.单纯依赖药物

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叠加非药物治疗,如控制体重、限盐摄入等,降压效果才会更好。

3.吃药时间太晚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属于晨起血压最高的杓型高血压,建议在早晨7时前服用降压药物,不要等到上午血压高了再服药。

4.操之过急

降压治疗时,太过焦虑、急躁,精神压力过大,反而容易导致降压效果不佳。

控制血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找准方法、长期坚持贯彻下去,我们才能将血压有效控制好。

降血压,其实没那么难

除了先天遗传,很多人的高血压往往是因为后天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

抽烟喝酒、熬夜厉害、饮食偏油腻、不爱动、心情不好等,都是“高血压”的主要推手。

故有时候,只要改变一两个生活小习惯,就能取得明显的降压效果。

1、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

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临床经验表明,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

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缺血预适应训练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好处

1、增加血管弹性;

2、使血管壁光滑;

3、血管微扩张;

4、建立侧支循环;

5、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

6、防止血栓形成;

7、改善睡眠;

8、调整血压;

9、预防心梗脑梗;

10、减少梗死面积、减轻后遗症;

11、加速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身体恢复;

12、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                         

13、一次预适应训练相当于5000米血液循环运动量。

2、吃点血管“清道夫”

时下,有不少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希望从中医以及花草药膳中寻求一种降压降脂的方法。

其中,被誉为“血管清道夫”的三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五加科人参属,因有效药用成分总皂苷含量最高,被称为“参中之王”。

总皂苷是70多种单体皂苷的总称,主要起到降血脂、调节血压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中华药海》曰:“三七花味甘性凉。清热生津,平肝降压。主治津伤口渴、咽痛音哑、高血压病。”

血压偏高、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朋友,日常可以通过饮用冲泡的三七粉、三七口服液等,来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

3、减少饭菜里的含盐量

吃盐越多,血压越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而实际调研发现,每人每天食盐的平均摄入量为10.5克,是推荐量的2倍还多。

生活中,大家可以把家里常用的盐换成低钠盐,用醋、辣椒、胡椒等香料来代替鸡精、味精、酱油、耗油等含钠调味品。

用新鲜的肉类,代替火腿、熏肉、腊肉等加工肉类;吃新鲜水果如香蕉、菠萝蜜、冬枣等钾含量高的品种,代替各种甜品、干果。

4、运动起来

只要动起来,哪怕只是每天扫扫地、擦擦桌子等轻体力运动,都比坐着不动好。

建议血压高的人,每周做二三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还可以适量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利用墙壁、水瓶等,做静蹲、推举等增加肌肉力量。

无论是坚持训练、合理饮食还是多多运动,这些习惯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却可以让你慢慢控制好血压,收获一个健康的身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