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中国中医对缺血预适应的概述
中国中医对人体治疗的概述
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两千多年前中医瑰宝《黄帝内经》中的记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古代中医早就把人体健康中最关键的阶段-‘未病预防’放在首位,现在医学逐步意识到健康【未病预防】的重要性。
“缺血预适应”在古中医的记载
1、中国古中医书中早有记载,叫《循经感传疗法》,是指压经络沿线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现象,诱发机体产生治病的作用。
2、南怀瑾在静坐中的《盘足屈膝与健康》中,特别说明了,坐后放开足腿,麻酸过后,产生一种从未经验过的快感。现在的中医师称为“小赶血”和“大赶血”。
※“小赶血”、“大赶血”:
从手指顶端向手腕部挤压驱赶血流向上,然后握紧腕上部数分钟,造成血供断流,再猛然松手放开,血液迅速回流,局部产生一种奇特的暖流数秒钟。压迫下肢膝关节后面腘窝部和大腿根部内侧( 股动脉处) 也有同样的效果。
其实这也是最开始的雏形缺血预适应的概念。
现代医学对缺血预适应概念的实践




1、保护心肌,防治心梗、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用于支架手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
2、抗缺血,减轻缺血、缺氧反应,增强血管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及运动能力;
3、激活人体内源性物质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的产生;
4、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
缺血预适应训练适应人群
1、日常生活中有胸闷、气短、疲劳、乏力的人群;
2、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3、精神压力大、久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等人群;
4、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5、有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
6、有脑血栓、脑梗塞、中风等疾病的人群;
7、处于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的人群;
8、下肢水肿、疼痛、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的人群。
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好处
1、增加血管弹性;
2、使血管壁光滑;
3、血管微扩张;
4、建立侧支循环;
5、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
6、防止血栓形成;
7、改善睡眠;
8、调整血压;
9、预防心梗脑梗;
10、减少梗死面积、减轻后遗症;
11、加速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身体恢复;
12、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
13、一次预适应训练相当于5000米血液循环运动量。


凭借优越的产品性能,卓越的使用效果,安康诺盾预适应训练仪成为了众多心脑血管患者的福音,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用户纷纷为其“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