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常见用药及注意事项,缺血预适应技术,纯物理方法防治心肌缺血

发布于: 2024-11-11 17:58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技术

★ 远隔缺血预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心脑非药物治疗方法标准与规范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缺血适应”技术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应用推广

★ 远隔缺血预适应已获批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心脑健康适应推广项目关键适宜技术

 

近年来,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隐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心肌缺血的风险。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它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常见的心肌缺血用药

1、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肌缺血治疗的常用药物。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不仅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还具有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有助于延缓心肌缺血的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抗心绞痛药物

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患者应根据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合理选择长效或短效药物。

4、控制血压与心率药物

对于合并高血压或心率过快的心肌缺血患者,医生还会开具控制血压与心率的药物,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如美托洛尔,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有效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心肌缺血用药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用药方案也会有所差异。

2、注意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出血等。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4、心理调适与社交支持

心肌缺血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学会合理调适情绪,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5、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心肌缺血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血糖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心肌缺血患者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精准的用药方案。患者在用药期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出血、头晕、乏力等。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缺血预适应技术

纯物理、非药物方法防治心肌缺血

这几年,随着百万减残工程的推进和适宜技术的推广,远隔缺血预适应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物理方法。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是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措施,简单易操作,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如肢体等)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激发机体内内源性抗缺血损伤保护机制,使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损伤的适应和耐受,提高其抗缺血损伤的能力,从而预防或减轻缺血性损伤。

单次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并不能对心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远隔缺血适应训练通过叠加效应和延迟激活发挥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每天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才能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效果

缺血预适应训练,像给血管做运动,训练一次相当于血液循环5km,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人体代谢能力,排除有毒物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和人体代偿能力,对人体防御机能,修复机能均有好处,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促进小血管建立起侧支循环,当主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血液便可通过侧支绕过阻塞部位进行输送,侧支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侧支循环代偿增多,保障全身血液的正常输送,有效避免脑梗死、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通过侧支重新建立起来的循环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