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血压到底有多重要?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改善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发展的基础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好血压,其他恶性疾病就在所难免。
我国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相当低,这就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高血压又被称为“ 安静的杀手”, 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导致患者不重视治疗。这使得高血压在隐匿的状态下不断发展、恶化,悄悄伤害着心血管及各个器官。
今天梳理了5点高血压的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
注意一
起床的“三个半分钟”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一举一动都不可掉以轻心。起床过快、过猛也是一个容易引发意外的危险因素。
人体体位的快速、剧烈变化会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再加上晨峰期血压处于高位,使起床这个体位变化很大的动作格外危险。很多患有高血压的人都是在夜里起夜或清晨起床时发生脑卒中等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患者起床应采用“3个半分钟”起床法,或者叫“三步起床法”。让身体对体位变化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这样血压就不会有太大波动,避免出现脑血管意外。
第一步:平躺半分钟
醒来后,不要急于起床,应先保持仰卧姿势半分钟。在此期间,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 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
第二步:起坐半分钟
慢慢坐起,稍活动、伸展几次上肢,保持坐姿半分钟。此时可以饮一杯温开水,起到稀释血液、稳定血压的作用。
第三步:下床半分钟
双腿下垂着地,在床沿静坐半分钟,在此期间可以穿衣服(也可在此时喝水),最后再穿上拖鞋,下床活动。
注意二
早餐切勿吃过饱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饱食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再加上早餐时间正是血压“晨峰期”,进食过多,易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在原本就高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因此,高血压患者早餐吃到八分饱即可。如果担心不到中午就饿了,可以在10点左右吃些点心、水果作为加餐,以保证血压、血糖都能保持平稳。
早餐后不宜马上剧烈运动,最好休息30分钟后再外出锻炼。
注意三
锻炼选好时间段
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天不亮就进行室外锻炼。一方面清晨是人体血压高峰期,另一方面清晨的气温较低,寒冷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甚至诱发脑卒中。
尤其是冬天的清晨更不宜太早外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季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说的就是要等日出以后再起床并外出活动。因为日出前,大地阴气太盛,外出不利于蓄藏阳气。
高血压患者的最佳锻炼时间应在上午8~10点及下午2~4点。这两个时间段,正餐已消化了一阵子,人体精力充沛,各项机能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注意四
睡好午觉能养心
午时(中午11~13点)人体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最佳时间。养成睡午觉的习惯,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午睡时心率降低,且人体在平躺状态下血压最低,睡1小时左右,即能有效缓解疲劳、安养心神,让下午更有精神。时间不够的话,小憩30分钟,也是有效的。
注意五
晚间洗浴要小心
多淋浴,少泡澡
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在洗浴时应尽量采用淋浴的方式,减少泡澡、盆浴等方式。
如果一定要泡澡的话,也要选用较浅的浴缸,水不要没过心脏位置。因为热水泡浴会增加体力消耗,水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卫生间往往狭小密闭,长时间热气熏蒸,空气更加闷热缺氧,容易出现站起摔倒的意外。
淋浴水温要适宜
晚间温较低,人体阳气收阴气渐重,体温下降,耐寒能力及免疫力均有所降低。此时洗漱要用40℃左右的温水,过凉、过热均不宜。
水温过高,会增大体力消耗,汗出过多,易出现头晕、胸闷、疲乏等不适。
水温过低,则会对血管造成寒冷刺激,血压骤升,诱发心血管意外。
淋浴时间要适宜
即使是用温水淋浴,时间也不能过长。应控制在15- 20分钟,不能超过30分钟。运动、饱餐和饮酒后,均不宜马上洗澡。
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物理辅助治疗
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2010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 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已经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随着临床实践的展开和研究的深入,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将会成为普惠民生。
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主要作用
1、保护心肌,防治心梗、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用于支架手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
2、抗缺血,减轻缺血、缺氧反应,增强血管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及运动能力;
3、激活人体内源性物质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的产生;
4、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
缺血预适应训练适应人群
1、日常生活中有胸闷、气短、疲劳、乏力的人群;
2、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3、精神压力大、久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等人群;
4、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5、有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
6、有脑血栓、脑梗塞、中风等疾病的人群;
7、处于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的人群;
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好处
1、增加血管弹性;
2、使血管壁光滑;
3、血管微扩张;
4、建立侧支循环;
5、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
6、防止血栓形成;
7、改善睡眠;
8、调整血压;
9、预防心梗脑梗;
10、减少梗死面积、减轻后遗症;
11、加速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身体恢复;
12、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
13、一次预适应训练相当于5000米血液循环运动量。
作用和机理:
对人的心、脑等重要器官在预先接受短暂、非致病的缺血缺氧后,使致产生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从而减轻随后持续更长时间缺血引起的心肌梗死和脑梗塞,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随后的临床研究发现,这种保护作用,不但出现在同一器官之中,而且肢体等器官的缺血预适应也可减轻心、脑、肾、肺、肝脏等器官的严重缺血引起的后果,称为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
通俗的说,就是让我们的上肢或下肢局部反复短暂的缺血、缺氧后。使肌体产生自身内源性的保护介质,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身体产生对这种短暂的缺血,缺氧的耐受和适应性,从而保护我们的心,脑,肺,肾,肝脏等器官。
养血管就是养健康,血管健康人长寿,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台血管健康仪。缺血预适应训练就用安康诺盾预适应训练仪。